本格列為限制級,未滿十八歲之人不得閱讀!
目前分類:電影話唬爛 (194)
- Nov 17 Mon 2008 02:19
《殺手沒有假期》~ 生命誠可貴,原則價更高!
- Nov 13 Thu 2008 02:48
《我的火星小孩》~ 我很怪,所以我有話不說!
- Nov 05 Wed 2008 03:25
《搖滾啟示錄》~ 反骨 + 反戰 = 搖滾不死
極力按捺著朝聖的急迫心情一年多,數不清究竟開了幾回電腦連上線又及時懸崖勒馬,終於,感謝CatchPlay引進《搖滾啟示錄》這部電影﹝本人親自掏腰包進信義威秀,純粹秉著感恩的心,絕無置入性行銷之嫌﹞,不枉全台影迷與樂迷幾乎是日夜高唱「望你早歸」把它唱進來的甘苦,雖然,我還是鍾意早先暫譯的片名《巴布狄倫的七段航程》多一些,題外話。
- Nov 01 Sat 2008 21:06
馬可唬爛,永遠最讚!
- Oct 25 Sat 2008 16:26
《曾經‧愛是唯一》~ 定格在副歌的愛情旋律
愛情,可能是剎那間天雷勾動地火「At Once」的衝動立即行為;可能是一生只有那麼一次「Once」的刻骨銘心;可能是離別後「Once Again」的再次聚首;而最折人的,則是望著愛情如流水般逝去,卻遍尋不著過去式「Once」源頭的曾經。
- Oct 18 Sat 2008 17:12
《不存在的女兒》~ 未曾擁有,何來存在?
- Oct 16 Thu 2008 02:50
《第四者》~ 四面楚歌的愚者!
- Sep 22 Mon 2008 10:25
《世紀交鋒》~ 鋒芒露得很困難!
常看我唬爛電影的人一定都聽我說過「若仙界有表演藝術這門派,那麼梅莉史翠普絕對是掌門人」這番話,同時,也一定都知道每次只要一提到勞勃狄尼洛,鐵定都會在名字前面加上「我的」這兩個好像獨享杯的字眼,如果你(妳)單單以為勞勃狄尼洛只是個不靠外表專走實力派路線的明星的話,那你(妳)就犯了大錯了,君不見70年代的他,無論是在《教父2》或者《計程車司機》裡的模樣,活生生整個就是青春偶像的形體,他,曾經是貨真價實的優質帥哥一枚呢!
- Sep 14 Sun 2008 17:18
《重罪秘辛》~ 他不重,他也不想當兄弟!
如果你(妳)是個港產片迷的5、6年級生,懷念80年代末期香港黑社會寫實片拍到極致的美好,尤其是「監獄」類型片,例如:1987年由發哥領頭的《監獄風雲》,或者1988年由嘟嘟姐鄭裕玲當起大阿姐的《女子監獄》,對於片中慘絕人寰的龍蛇雜處感到震撼,那麼你(妳)絕對要去看由史蒂芬杜夫(Stephen Dorff)與第二代老蝙蝠方基墨聯手拱出的《重罪秘辛》。
如果你(妳)是個在江湖中混得不上不下的阿飛,那麼你(妳)也要去看《重罪秘辛》,看完片中宛如羅馬競技場重現的肉搏廝殺,就會參悟古天樂在《一個好爸爸》裡的名言「十個古惑仔,九個衰到底」的道理,除非你(妳)硬拗自己是枚鐵錚錚的漢子,擁有打不死的精神與每打必贏的超高格鬥技巧。
- Sep 07 Sun 2008 13:17
《愛情三選一》~ 玫瑰花瓣的愛情
「他(她)愛我,他(她)不愛我,他(她)愛我,他(她)不愛我,他(她)愛我,他(她)不愛我......」
我不清楚是否每個愛情處於曖昧中的世間男女私底下都會像得了精神官能症或強迫症般自問自答玩著剝落玫瑰花瓣的復古遊戲,愛情的生死似乎就像命運的青紅燈般被掌握在一片片散落於地的花瓣上,以期待樂透開獎的心態等著最後一片花瓣的開示。
心(情)海羅盤傻呼呼地轉啊轉,到底該愛誰?到底選擇誰?到底誰愛我?到底誰選我?葉教授很忙沒空理我們這種小情小愛、大愛電視台的師姐超脫入世已出世也不說情道愛,索性就讓《愛情三選一》來教我們瞎咪熊青,告訴大家愛情的十字路口何時紅燈止步、綠燈通行,雖然一不小心有被撞死的可能,卻撞得一點都不瞎。
- Aug 17 Sun 2008 21:57
《舞出真我》~ 跳舞,我們要跳最屌的!
號外!深受台灣年輕男女、趴踢畜牲、搖友舞客們﹝以上各項本人皆先行對號入座,而且坐得臉不紅、大氣不喘半下﹞殷切期盼、萬眾矚目的《舞力全開》第一集《舞出真我》終於讓片商大發佛心引進國內上影音架了。我不明白這部劇情High爆、全美又賣翻的電影何以會讓台灣片商需要花兩年的時間躊躇該不該買定離手,即使青春熱舞類型片在台灣電影街始終沒賣出過滿堂采讓片商吞顆定心丸,不上院線可以理解,但直接發行DVD也不需要讓支持〝正版〞的影迷苦守寒窯〝兩年〞吧?!倘若《舞出真我》的出租率慘綠一片的話,片商也莫怪或牽拖一些無辜者早就透過其他特殊管道觀賞完畢,沒多少人像本人一樣長得一臉正氣又正義凜然癡傻耐心等待你們高抬貴手的啦!
- Aug 12 Tue 2008 05:03
《亡命殺鎮》~ 錢沒有,爛命一條!
放眼好萊塢眾家女明星,能夠成功當上影歌兩棲動物的實在寥寥可數,絕大部分皆是能歌卻不善演,全民的娜姐便是死在沙灘上的代表作,而黑美人碧昂絲則虎視眈眈準備等著接棒當下一波的爛泥。
珍妮佛洛佩茲在影壇的表現絕對優於以上兩者,甚至無法相提並論,她可以是唱片熱賣歌手﹝2001年的全球熱門舞曲《Love Don't Cost a Thing》至今在舞廳偶爾仍是DJ的混音必備盤﹞;她那傲人的尾椎可以扭到天搖地動,甚至可以擺一桌麻將;別忘記,她可是曾經憑藉真材實料的驚艷演技在1997年的《哭泣的玫瑰》中飾演地位宛如拉丁美洲的張惠妹的真實人物Selena,才讓世人識得她這號人物,你(妳)能說她不會演戲嗎?若非當年與班艾佛列克那段歹戲拖棚的戀情拖垮彼此的電影票房,翹臀珍的演戲天份真的是被大家惡意忽視了。廢話連篇的重點就是請各位去看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電影《亡命殺鎮》,看完之後,敢情還翹臀珍一個公道,也別理會八卦雜誌長久以來如何貶她耍大牌之類的鳥事了。
- Aug 06 Wed 2008 05:17
大哥不大的《一個好爸爸》
「Run Papa Run」這是電影《一個好爸爸》中小女兒的開場白,也是《一個好爸爸》的英文片名。
各位是否覺得這句話很耳熟?沒錯,1994年的《阿甘正傳》裡,由羅蘋萊特潘〈西恩潘的夫人,雖然把壞小子吃得死死的,但星運不佳的她似乎冠夫姓冠得很光榮,抱歉,離題〉飾演阿甘的青梅竹馬的珍妮,從小看著阿甘被同儕欺凌時,便口口聲聲不斷地在阿甘背後喊出影史名言:「Run Forrest Run」,因此讓半康安的阿甘把人生從黑白跑成彩色。
- Jul 28 Mon 2008 00:20
《黑暗騎士》~ 嚴肅的墮落,墮落的殘缺美......
一直無法定心神把《黑暗騎士》文字化於電腦,深怕自己每多敲出一個字,毛囊就多萎縮一點,雖不至於流淚到染上眼翳病,但眼皮腫成有如龍眼是必然的,這是看了本片一個多星期之後,遲至今日才掙扎出的文章,我極力擺脫前些天所寫的《追風箏的孩子》那般的無清晰頭緒、無完整章法。
希斯萊傑讓我亂了分寸。
- Jul 23 Wed 2008 04:17
《追風箏的孩子》~ 追得上風箏,追不回悔恨......
當前一刻還在躊躇是否該忍著痛把《黑暗騎士》藉由敲打鍵盤化為對希斯萊傑最後一筆的追念時,後一刻,在《追風箏的孩子》開場十分鐘後,已經分不清坐在沙發上的自己,眼眶究竟是為生活在1978年間的阿富汗裡那名忠心耿耿的小僕人而紅?或是鼻黏膜搞混了時差,為了2008年殞逝的希斯萊傑而腫?
一切都亂了,不只是官能,也包括了心門。
- Jul 21 Mon 2008 23:26
《險路勿近》~ 風吹草低見黑贓
《險路勿近》,贏得2008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以上三項由鬼才柯恩兄弟自己包辦﹞、最佳男配角﹝哈維爾巴登﹞。順帶一提,請別再把Javier Bardem的名字唸成「賈維爾巴登」了,請尊重西班牙文,這情況就如同大家一窩蜂陋習地把Joaquin Phoenix喊成「喬昆菲尼克斯」是同樣道理,他雖不是西班牙人,但人家本人都早已經出面更正正確讀音為「瓦昆菲尼克斯」,就別再將錯就錯,倘若你明明叫張三,別人卻硬要叫你李四,你奇檬子會爽嗎?!好啦,我知道我離題了,但在真正聊這部電影之前,先來談談對於柯恩兄弟的想法。
記得當時年紀小,第一次接觸到柯恩兄弟的電影遠溯至1987年的《撫養亞歷桑納》,偷小孩的荒誕熱鬧故事情節讓懵懂的我雖不至於去和周公下棋,但不知作何感想的感想便是坐立難安。
- Jul 14 Mon 2008 09:53
《雜貨店老闆的兒子》~ 普羅旺斯的「背影」
或許你(妳)看過英國作家彼得梅爾的暢銷書《山居歲月 ─ 普羅旺斯的一年》,或者另一部曾被大導演雷利史考特改編搬上大銀幕、2006年由羅素克洛主演的《美好的一年》的原著小說《戀戀酒鄉》,因而對書中所描述的法國南部的明媚鄉村風光產生孺慕之情。
或許你(妳)也看過美國女詩人芙蘭西絲梅耶思的半自傳小說、同樣曾被改編成電影、2003年由黛安蓮恩主演的《托斯卡尼豔陽下》,因而對於這塊位於義大利靴型腹地中的瑰寶心神嚮往不能自己。
- Jun 23 Mon 2008 21:52
《一路玩到掛》~ 掛在相見恨晚時
- Jun 17 Tue 2008 23:32
《職業男人》有三寶:芬蘭、大鵰、拉皮條!
- Jun 15 Sun 2008 21:19
《衝擊之路》~ 贖罪無保留的退路!
駕車撞死人之後肇事逃逸,你(妳)能承受多少或者承受多久?這個你(妳)當然包括肇事者與受害者家屬兩造的生理與心理的衝擊。
又是一部被台灣的院線宣判死刑的佳作。2007年由《盧安達飯店》導演泰瑞喬治所執導的《衝擊之路》,結合瓦昆菲尼克斯、珍妮佛康娜莉、馬克魯法洛、蜜拉索維諾雙生雙旦,由近年在奧斯卡上頗有斬獲、投資眼光媲美當年MIRAMAX的盛況、發行過《斷背山》等片的FOCUS電影公司負責統籌,很可惜,本片無論評價或票房皆不如預期。諸如此類的電影多如過江之鯽,或許受限於冷門的題材、吃緊的宣傳預算,但這都不是觀眾真正看完電影後所關心的環節,重點在於,好不好看?有否發人深省?肯定的話,其餘的皆可拋腦後,這便是電影本身的主導議題與觀眾的主觀思維,兩相權衡取其重的論點。
《衝擊之路》的故事很簡單,再確切一點,甚至可說是看一便知二的家庭倫理肥皂,但若這肥皂洗滌人心的效果不輸高級的沐浴乳時,電影便可堪稱成功,也不必過於苛求為何每個人物竟會巧合地有如TVB豪門劇集才會出現的環環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