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格列為限制級,未滿十八歲之人不得閱讀!
嚴重警告:本格內容充斥暴力與腥羶色之字眼,未成年者請勿擅自閱讀,若真的很癢忍不住,請由父母陪同閱讀,若父母沒空,請由兄姊陪同閱讀,若兄姊不幸跟你一樣幼齒到未成年,那麼李馬可謹在此致上十二萬分的歉意,本格與您有緣無份,謝謝別聯絡!

目前分類:電影話唬爛 (19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曾經看過一則國外所作的研究調查報告,什麼特徵最能分辨出對方是否為盎格魯薩克遜人?榜首的答案為:損人。


當然這可能有言過其實之嫌,但不可否認,許多來自英倫地區的影片往往透過大銀幕讓全世界的影迷不斷接收到的訊息卻的的確確名符其實,而《殺手沒有假期》大概是我近年來看過最佳也最有深度的英國電影。


李馬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在台灣,怎麼教也教不聽的小孩或者有理說不清的大人,我們一律統稱「青蕃」。﹝P.S. 絕無貶抑原住民之意,純就闡述所謂自大的漢人的生活口語。﹞


在美國,以上這些人則全都來自 ~ 火星


李馬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極力按捺著朝聖的急迫心情一年多,數不清究竟開了幾回電腦連上線又及時懸崖勒馬,終於,感謝CatchPlay引進《搖滾啟示錄》這部電影﹝本人親自掏腰包進信義威秀,純粹秉著感恩的心,絕無置入性行銷之嫌﹞,不枉全台影迷與樂迷幾乎是日夜高唱「望你早歸」把它唱進來的甘苦,雖然,我還是鍾意早先暫譯的片名《巴布狄倫的七段航程》多一些,題外話。


關於《搖滾啟示錄》這部話題之作有哪些明星參與,以及它的故事藍本出自於誰,我想,大家應該多多少少都已經從各處得知,我就不再贅言。簡單來講,有六個演員都在扮演同一個人 ~ 美國60年代的著名反叛詩人民謠歌手巴布狄倫,而巴布狄倫的靈魂則在這六個人所演繹的不同時期來回貫穿著。順敘、插敘、倒敘,敘敘相連到你(妳)可能會大喊吃不消,甚至會有想把手中的爆米花往大銀幕丟的衝動,如果你(妳)觀影時是這種情況,我不會假聖人說你(妳)層次不夠,而是你(妳)抱持的心態有偏頗,期待一場感人的名人傳記電影在《搖滾啟示錄》是很難發生的,但這不代表它不動人,至少,對巴布狄倫有研究的人會多所感懷,而對演員有偏愛的人會既驚艷又感傷。


李馬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四十五屆金馬獎入圍名單出爐


看完以上入圍名單後,心情就像剛剛泡完熱呼呼的溫泉,隨即被丟進冷泉裡倒陽,即使當兵洗戰鬥澡都沒這麼悽慘。


李馬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愛情,可能是剎那間天雷勾動地火「At Once」的衝動立即行為;可能是一生只有那麼一次「Once」的刻骨銘心;可能是離別後「Once Again」的再次聚首;而最折人的,則是望著愛情如流水般逝去,卻遍尋不著過去式「Once」源頭的曾經。


《曾經‧愛是唯一》這部電影有超Fu的英文片名《Once》、有超動人的音樂對話,但最令人氣餒的便是故事把「Once」這個單字絕大部分開得到的方向全都抵達了,就是到不了「Once Again」,惱人的是,正因為跳過,所以犧牲了有情男女的傷感,成就了整部片的美感,我們恨不得它不那麼傷、也別那麼美。


李馬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我又哭了,我的淚腺脆弱異常,我一直都知道,但如果恰好是被喜愛的明星把臉弄成小花貓,那麼這又是另一個層級,淚水不鹹反甜。


來自2008年4月12日美國有線電視首播的電視電影《不存在的女兒》,由德莫穆隆尼、艾蜜莉華特森、葛麗倩摩兒主演。離一下題先,本片改編自美國暢銷小說「The Memory Keeper's Daughter」,台灣於2007年4月已發行中文版,猶記得去年閒來無事的某個週末午後,獨自在信義誠品瞎晃﹝相信我,雖然嘴巴臭了點,但我真的是讀書人﹞,無意間撇見書名 無意識翻閱幾頁 有意識拿去結帳 花心思哭了三晚,這就是我與這本書結緣的四部曲。自從得知小說被購買版權卻是被搬上小螢幕後,心,就只有「」字可形容,君不見如今台灣影碟市場早已不復當年只有錄影帶時期的風光,美國有線電視頻道所播出的電視電影幾乎都會在台灣的影音出租店找得到,尤其「協和影視」為最大宗﹝或許是與美商八大簽署的代理合約有搭配條款也說不定,純粹臆測﹞,反觀現在,大部分皆需上網越洋購買DVD才有聞香的機會﹝或者線上觀賞海盜版,絕對不鼓勵,除非台灣片商實在太不長眼不引進好片﹞,前提還得奠基在有英文底子能承受沒有中文字幕的打擊,因此,當看到《不存在的女兒》躺在影音架上時,那一刻的興奮之情,不唬爛,真的有想把身邊的路人抓起來阿姑親一下的強烈衝動,同時在心中大聲叫囂三聲:「得利影視,愛你唷!」


李馬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如果說《愛情三選一》是一堆歌頌真愛的類型片中所謂的懸疑電影,那麼《第四者》絕對可稱得上是矯情假愛的諜報片。前者利用一男選三女的手法來混淆觀眾的視聽,到頭來不過又是一場販賣真愛後剝削觀眾肉作的柔軟之心的亙古正道,21世紀不脫如是;後者時間則往前推60年,我們會震懾於在那個民風保守的時代裡,人們可以一面偽善地信守十字架前一生一世的誓言,一面卻也可以靈肉分離地如此徹底,讓人分不清究竟是每一張笑裡藏刀的嘴臉可怕,抑或是在尚未完全開發的40年代,而更易激發出人性原始的醜陋的不寒而慄。


相較於英文原片名《Married Life》無趣的「婚姻生活」,中文取名為《第四者》的確更吸引人也一語中的﹝雖然這梗已在2004年由喬許哈奈特主演的《第三者》被玩過﹞。《第四者》是一部故事亦簡同時亦艱的電影。你(妳)能說它是洗淨力強的肥皂,乾淨就好,滋不滋潤不重要,但稍加留意,便會發現劇中每個人物說的某些話、做的某些事,對誰說、對誰做,一點點一滴滴都可能頓時幻化為珍貴的精油,粗不粗俗、高不高級,取決於你(妳)愛不愛、要不要一線之隔﹝或許還包括性不性﹞。


李馬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常看我唬爛電影的人一定都聽我說過「若仙界有表演藝術這門派,那麼梅莉史翠普絕對是掌門人」這番話,同時,也一定都知道每次只要一提到勞勃狄尼洛,鐵定都會在名字前面加上「我的」這兩個好像獨享杯的字眼,如果你(妳)單單以為勞勃狄尼洛只是個不靠外表專走實力派路線的明星的話,那你(妳)就犯了大錯了,君不見70年代的他,無論是在《教父2》或者《計程車司機》裡的模樣,活生生整個就是青春偶像的形體,他,曾經是貨真價實的優質帥哥一枚呢!



李馬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如果你(妳)是個港產片迷的5、6年級生,懷念80年代末期香港黑社會寫實片拍到極致的美好,尤其是「監獄」類型片,例如:1987年由發哥領頭的《監獄風雲》,或者1988年由嘟嘟姐鄭裕玲當起大阿姐的《女子監獄》,對於片中慘絕人寰的龍蛇雜處感到震撼,那麼你(妳)絕對要去看由史蒂芬杜夫(Stephen Dorff)與第二代老蝙蝠方基墨聯手拱出的《重罪秘辛》。


如果你(妳)是個在江湖中混得不上不下的阿飛,那麼你(妳)也要去看《重罪秘辛》,看完片中宛如羅馬競技場重現的肉搏廝殺,就會參悟古天樂在
個好爸爸
》裡的名言「十個古惑仔,九個衰到底」的道理,除非你(妳)硬拗自己是枚鐵錚錚的漢子,擁有打不死的精神與每打必贏的超高格鬥技巧。


李馬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他(她)愛我,他(她)不愛我,他(她)愛我,他(她)不愛我,他(她)愛我,他(她)不愛我......


我不清楚是否每個愛情處於曖昧中的世間男女私底下都會像得了精神官能症或強迫症般自問自答玩著剝落玫瑰花瓣的復古遊戲,愛情的生死似乎就像命運的青紅燈般被掌握在一片片散落於地的花瓣上,以期待樂透開獎的心態等著最後一片花瓣的開示。


心(情)海羅盤傻呼呼地轉啊轉,到底該愛誰?到底選擇誰?到底誰愛我?到底誰選我?葉教授很忙沒空理我們這種小情小愛、大愛電視台的師姐超脫入世已出世也不說情道愛,索性就讓《愛情三選一》來教我們瞎咪熊青,告訴大家愛情的十字路口何時紅燈止步、綠燈通行,雖然一不小心有被撞死的可能,卻撞得一點都不瞎。


好萊塢的浪漫愛情片拍到早已讓人心如止水無法激起漣漪,青少年無腦階段會想有樣學樣,如今,逼近三十拉警報雖也不見得腦細胞比較長進,但毛細孔因受到感動而急速直豎擴張的原始本能尚未退化,《愛情三選一》至少做到了這一點。

李馬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號外!深受台灣年輕男女、趴踢畜牲、搖友舞客們﹝以上各項本人皆先行對號入座,而且坐得臉不紅、大氣不喘半下﹞殷切期盼、萬眾矚目的《舞力全開》第一集《舞出真我》終於讓片商大發佛心引進國內上影音架了。我不明白這部劇情High爆、全美又賣翻的電影何以會讓台灣片商需要花兩年的時間躊躇該不該買定離手,即使青春熱舞類型片在台灣電影街始終沒賣出過滿堂采讓片商吞顆定心丸,不上院線可以理解,但直接發行DVD也不需要讓支持〝正版〞的影迷苦守寒窯〝兩年〞吧?!倘若《舞出真我》的出租率慘綠一片的話,片商也莫怪或牽拖一些無辜者早就透過其他特殊管道觀賞完畢,沒多少人像本人一樣長得一臉正氣又正義凜然癡傻耐心等待你們高抬貴手的啦!


《舞出真我》的英文原片名為《Step Up》,白話點就是「尾椎夾緊,馬達給它殘殘催落去」,關於這部份,第二集台灣取名為《舞力全開》倒是一語中的。兩集的故事並無關聯,相較於《舞出真我》,雖說《舞力全開》剪接的節奏猶勝前者,但平心而論,《舞出真我》那跳動中兼帶的平實更易入味。


李馬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放眼好萊塢眾家女明星,能夠成功當上影歌兩棲動物的實在寥寥可數,絕大部分皆是能歌卻不善演,全民的娜姐便是死在沙灘上的代表作,而黑美人碧昂絲則虎視眈眈準備等著接棒當下一波的爛泥。


珍妮佛洛佩茲在影壇的表現絕對優於以上兩者,甚至無法相提並論,她可以是唱片熱賣歌手﹝2001年的全球熱門舞曲《Love Don't Cost a Thing》至今在舞廳偶爾仍是DJ的混音必備盤﹞;她那傲人的尾椎可以扭到天搖地動,甚至可以擺一桌麻將;別忘記,她可是曾經憑藉真材實料的驚艷演技在1997年的《哭泣的玫瑰》中飾演地位宛如拉丁美洲的張惠妹的真實人物Selena,才讓世人識得她這號人物,你(妳)能說她不會演戲嗎?若非當年與班艾佛列克那段歹戲拖棚的戀情拖垮彼此的電影票房,翹臀珍的演戲天份真的是被大家惡意忽視了。廢話連篇的重點就是請各位去看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電影《亡命殺鎮》,看完之後,敢情還翹臀珍一個公道,也別理會八卦雜誌長久以來如何貶她耍大牌之類的鳥事了。


李馬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Run Papa Run」這是電影《一個好爸爸》中小女兒的開場白,也是《一個好爸爸》的英文片名。


各位是否覺得這句話很耳熟?沒錯,1994年的《阿甘正傳》裡,由羅蘋萊特潘〈西恩潘的夫人,雖然把壞小子吃得死死的,但星運不佳的她似乎冠夫姓冠得很光榮,抱歉,離題〉飾演阿甘的青梅竹馬的珍妮,從小看著阿甘被同儕欺凌時,便口口聲聲不斷地在阿甘背後喊出影史名言:「Run Forrest Run」,因此讓半康安的阿甘把人生從黑白跑成彩色。


李馬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一直無法定心神把《黑暗騎士》文字化於電腦,深怕自己每多敲出一個字,毛囊就多萎縮一點,雖不至於流淚到染上眼翳病,但眼皮腫成有如龍眼是必然的,這是看了本片一個多星期之後,遲至今日才掙扎出的文章,我極力擺脫前些天所寫的《追風箏的孩子》那般的無清晰頭緒、無完整章法。


希斯萊傑讓我亂了分寸。


李馬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當前一刻還在躊躇是否該忍著痛把《黑暗騎士》藉由敲打鍵盤化為對希斯萊傑最後一筆的追念時,後一刻,在《追風箏的孩子》開場十分鐘後,已經分不清坐在沙發上的自己,眼眶究竟是為生活在1978年間的阿富汗裡那名忠心耿耿的小僕人而紅?或是鼻黏膜搞混了時差,為了2008年殞逝的希斯萊傑而腫?


一切都亂了,不只是官能,也包括了心門。


李馬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險路勿近》,贏得2008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以上三項由鬼才柯恩兄弟自己包辦﹞、最佳男配角﹝哈維爾巴登﹞。順帶一提,請別再把Javier Bardem的名字唸成「賈維爾巴登」了,請尊重西班牙文,這情況就如同大家一窩蜂陋習地把Joaquin Phoenix喊成「喬昆菲尼克斯」是同樣道理,他雖不是西班牙人,但人家本人都早已經出面更正正確讀音為「瓦昆菲尼克斯」,就別再將錯就錯,倘若你明明叫張三,別人卻硬要叫你李四,你奇檬子會爽嗎?!好啦,我知道我離題了,但在真正聊這部電影之前,先來談談對於柯恩兄弟的想法。


記得當時年紀小,第一次接觸到柯恩兄弟的電影遠溯至1987年的《撫養亞歷桑納》,偷小孩的荒誕熱鬧故事情節讓懵懂的我雖不至於去和周公下棋,但不知作何感想的感想便是坐立難安。


李馬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或許你(妳)看過英國作家彼得梅爾的暢銷書《山居歲月 ─ 普羅旺斯的一年》,或者另一部曾被大導演雷利史考特改編搬上大銀幕、2006年由羅素克洛主演的《美好的一年》的原著小說《戀戀酒鄉》,因而對書中所描述的法國南部的明媚鄉村風光產生孺慕之情。


或許你(妳)也看過美國女詩人芙蘭西絲梅耶思的半自傳小說、同樣曾被改編成電影、2003年由黛安蓮恩主演的《托斯卡尼豔陽下》,因而對於這塊位於義大利靴型腹地中的瑰寶心神嚮往不能自己。



李馬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天啊,這真是太神奇了,傑克!」


這是看完《一路玩到掛》後,我最想對原本厭惡至極的傑克尼克遜獻上最衷心的一句美言。


「有舞堪扭直須扭,莫待無舞空扭人!」


李馬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若說起北歐,普世印象不外乎是經濟富裕、世外桃源、金髮碧眼。


小電影,丹麥的質與量足可媲美東亞的日本;藝術電影,拉斯馮提爾舉世聞名。


瑞典的IKEA身影或多或少出現在家中的某一角。


李馬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駕車撞死人之後肇事逃逸,你(妳)能承受多少或者承受多久?這個你(妳)當然包括肇事者與受害者家屬兩造的生理與心理的衝擊。


又是一部被台灣的院線宣判死刑的佳作。2007年由《盧安達飯店》導演泰瑞喬治所執導的《衝擊之路》,結合瓦昆菲尼克斯、珍妮佛康娜莉、馬克魯法洛、蜜拉索維諾雙生雙旦,由近年在奧斯卡上頗有斬獲、投資眼光媲美當年MIRAMAX的盛況、發行過《斷背山》等片的FOCUS電影公司負責統籌,很可惜,本片無論評價或票房皆不如預期。諸如此類的電影多如過江之鯽,或許受限於冷門的題材、吃緊的宣傳預算,但這都不是觀眾真正看完電影後所關心的環節,重點在於,好不好看?有否發人深省?肯定的話,其餘的皆可拋腦後,這便是電影本身的主導議題與觀眾的主觀思維,兩相權衡取其重的論點。


《衝擊之路》的故事很簡單,再確切一點,甚至可說是看一便知二的家庭倫理肥皂,但若這肥皂洗滌人心的效果不輸高級的沐浴乳時,電影便可堪稱成功,也不必過於苛求為何每個人物竟會巧合地有如TVB豪門劇集才會出現的環環相扣。


李馬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