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她)愛我,他(她)不愛我,他(她)愛我,他(她)不愛我,他(她)愛我,他(她)不愛我......


我不清楚是否每個愛情處於曖昧中的世間男女私底下都會像得了精神官能症或強迫症般自問自答玩著剝落玫瑰花瓣的復古遊戲,愛情的生死似乎就像命運的青紅燈般被掌握在一片片散落於地的花瓣上,以期待樂透開獎的心態等著最後一片花瓣的開示。


心(情)海羅盤傻呼呼地轉啊轉,到底該愛誰?到底選擇誰?到底誰愛我?到底誰選我?葉教授很忙沒空理我們這種小情小愛、大愛電視台的師姐超脫入世已出世也不說情道愛,索性就讓《愛情三選一》來教我們瞎咪熊青,告訴大家愛情的十字路口何時紅燈止步、綠燈通行,雖然一不小心有被撞死的可能,卻撞得一點都不瞎。


好萊塢的浪漫愛情片拍到早已讓人心如止水無法激起漣漪,青少年無腦階段會想有樣學樣,如今,逼近三十拉警報雖也不見得腦細胞比較長進,但毛細孔因受到感動而急速直豎擴張的原始本能尚未退化,《愛情三選一》至少做到了這一點。


若滅絕師太黃小琥進軍好萊塢的話,那麼她當初的成名曲「分不到你的愛」與「不只是朋友」肯定能在時空背景跨越整個90年代的《愛情三選一》的電影原聲帶中佔有一席之地,於情於理皆合乎本片主題與標準,尤其還是男主角威爾(萊恩雷諾斯飾)的其中一個愛情選項艾波(艾絲拉費雪飾)的指定單曲。


《愛情三選一》的故事在氾濫的浪漫愛情片中極力同中求異,以相同的老梗材料,用不同的作法變出一道色香誘人的菜色,至於美不美味?因人而異,單就自己本身而言,它是可口的。
 


就讀小學的女兒上完健康教育課後,巴著即將與老媽離婚的老爸旁敲側擊他的風流韻事順便猜猜哪個是她媽,往日情懷不一定段段美好,初戀情人是必備首選、下一個女人或許會更好、捱在身邊的紅粉也可當知己備胎。成人的愛情聖戰變成兒童的入眠良藥的床邊故事,雖說不血腥,但生澀的PG-13〈美國電影分級制度的保護級,未滿13歲應由父母陪伴觀賞〉跑不掉,因此,觀眾必須忍受女兒在大庭廣眾之下不斷高喊陰莖〈Penis〉藉以要脅父親,然後跟著女兒恥笑父親像個隨便的蕩婦〈Slut〉,再隨之思考究竟有沒有「Slut」的男性同義詞。我們會無法忍受女兒的幼稚,卻也不得不認同現在的兒童各個的確都是過度成熟的名符其實的小魔鬼,父母把他們生下來活生生地折磨自己,稍微over一些整個就是腦神經衰弱,說說故事該算小巫了。

 


一切都被故意合理化,初戀情人因耐不住寂寞而出軌,藉口男主角遠走五光十色的紐約一定會被大染缸同化;新聞記者太耀眼,而且又破了男主角競選團隊的梗,愛情與麵包陷入兩難;需要人傾聽時,她總是時不時會蹦出來點你一下,即使後來她仍另結新歡,心碎了無痕。


《愛情三選一》假推理愛情之名,行樸實愛情之實。劇情雖讓男主角在三個女人之間擺盪游移,但段落分明到大家都猜得出結局,問題是,我們不會失望,因為編劇讓女主角們的個性鮮明得非得讓男主角作出不人神共憤的選擇收場才能皆大歡喜。好萊塢開給世人最佳的處方便是要我們謹記「守得雲開見月明」這千古不變的教條,等久就是咱們的,絕對也是害人不淺的慢性毒藥,暗暗地毒、幽幽地死,誰在乎時間會否證明那是真愛或錯愛,死了都要愛,愛了才實在!


事實上,電影裡每個人物都在選擇,男主角就像個皇帝在後宮選妃,挑一個能母儀天下的,管她是否正室或偏房;女兒在曲折的故事中,一邊猜測誰是生母,一邊勾勒出父親真正的心頭愛,若幸運賓果,可喜可賀,若不幸選錯對象認錯媽,幼小的心靈或許就此受傷,這問題如何解?誠如前文所提,角色合理化就是編劇避重就輕的避風港,沒有人會迷航,當然,包括女兒在內;女主角們不惶多讓也都在男人堆裡打滾,編劇順勢讓每個人各就其位,誰都不會揀到賣龍眼的。
 


本片最大的驚喜是途中出現由凱文克萊〈Kevin Kline,我知道拼音很相似,但他真的不是賣名牌內褲的〉飾演瑞秋懷玆的大學論文指導教授兼情人一角,雖然戲份頂多算客串,但我仍舊不明白為何片頭片尾都未被片商掛名?就連路人甲乙在片尾字卡都有名號了。幸好本人指認洋人的眼力還不差〈鐵定是能被警方當成寶的目擊證人〉,就算凱文克萊不復當年瀟灑,妝髮甚至可說已達糟老頭的模樣,化成灰都能認得他就是1993年的《冒牌總統》,只可惜今非昔比。在此順帶向各方大德討教,誰能跟我解釋一下凱文克萊沒被掛名的原因?

 


編導在處理結局這部份,讓我沒有辦法不與1996年由好萊塢萬人迷喬治克隆尼與首席熟女蜜雪兒菲佛主演的《一日鍾情》作出連結,人事時地物環環激似的手法讓我都想大喊抄襲了。人物同樣是單親父親與女兒、事件同樣是女兒鼓勵父親勇於面對真愛、時間同樣是夜半時分搭著小黃、地點同樣是紐約市、信物在《一日鍾情》裡是魚缸,在《愛情三選一》裡則換成是一本遲來的「簡愛」。中中中中中,連中五發,比打麻將胡大三元還狠,即便這是巧合,但若說編劇不是熱愛《一日鍾情》這部電影的信徒之一,打死我都不相信。


撇開以上的敗筆不談,《愛情三選一》所塑造的氛圍是有能力可以向孤男寡女大聲叫賣的,尤其是有一定年紀的男女〈如何界定請自由心證〉,不建議青少年觀看,因為哥哥我〈叫叔叔太沉重〉預料你們會感乏味,它愁了點,不適合不識愁滋味的少年家。


說什麼只談工作不談戀愛都是欺騙社會又誆自己的,沒有人不需要愛情,除非你(妳)關門自閉又顧影自憐,否則,人們都在等愛,等不到愛,就去追愛,追不到愛,就暫且先自愛,保留愛情追訴權,愛情,終究有上訴的空間。


如同片中女兒所言:「一年裡有35個人跳布魯克林橋,大多是因為心碎。」從橋上往下跳的這些可憐人兒,他們選擇讓自己在ABCD狗咬豬這些選項中消失,遺憾的是,他們忘記再給自己也給別人一個奢求的機會 ~「選擇」與「被選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李馬可 的頭像
    李馬可

    愛,想起來太哀傷......To be continued

    李馬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