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1999年由好萊塢熟女掌門人蜜雪兒菲佛(黛安蓮恩頂多算二姐)主演的《失蹤時刻》,2007年由班艾佛列克初執導筒並身兼編劇的《失蹤人口》更具發人深省的爆炸性。兩者同樣改編小說,也同樣描述搞丟5歲以下幼兒的情節,前者單純是尋求一家團圓的肥皂劇,後者則是從中開發出更驚悚的失蹤原因的可能性,並反噬何謂真正的「家庭價值」核心。


一貧如洗的毒蟲媽咪(本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提名艾美萊恩飾)出個門回家後發現4歲的小女兒人間蒸發了,顯然是小女兒自行走失,否則,有哪個傻B會去綁架一個毫無金錢價值的肉票來砸自己的腳?


班艾佛列克長在波士頓、紅在波士頓(1997年《心靈捕手》背景城市),如今,改行當導演,仍舊選擇了以波士頓為背景的題材,作足了吃果子拜樹頭的榜樣。


影片一開場,男主角凱西艾佛列克(班的親生胞弟)極度冷靜幽幽地旁白,鏡頭緩慢地在貧困社區間移轉,一個個無名小卒入了鏡,黑人、混混、刺青、菸蒂,想生存?必須靈巧如蛇、馴良如鴿。班艾佛列克真的懂波士頓,在這個城市裡,哈佛、麻省理工學院只是有如誘人的醇酒,讓人一喝就上癮,上了癮後,寧願矇著眼猛往肚裡灌,酒杯外的一切則視而不見。



觀眾跟著凱西艾佛列克與女友蜜雪兒摩納漢飾演的私家偵探搭檔一同追查失蹤的小女孩下落,從標準作業流程的詢問家屬交友狀況、到放射線狀的展開搜索、似有生機卻又石沉大海、之後再來個九彎十八拐的絕處逢生、直到最後我們才驚覺作者過人的思考邏輯是如何地令人大澈大悟。


有什麼理由會讓人興起抱走別人家小孩的念頭?對方是個單親又頹靡的毒蟲母親?毒蟲母親對親生女兒的愛容許質疑?又或許全出自於膝下無子的自私?而自私的愛掩蓋了正義的理智?愚昧的理智告訴自己:「我可以給小孩更好更圓滿的生活所需。」?



本片不是好萊塢傳統的驚悚片,但迂迴的故事就如同以上諸多的問號般聳動。當我們看到終日沉溺於毒品的母親連女兒的洋娃娃的小名都分不清究竟是安娜貝爾還是瑪莉貝爾時、當我們看到毒蟲母親撇下女兒趕著去約會,見到男主角自願當褓母而興奮地對他喊出聖人的名號:「聖派崔克(男主角片中名叫派崔克,而有名的三葉酢漿草便是紀念這位聖人的象徵)。」時、當我們看到男主角與小女孩分坐在沙發兩頭漠然地望著電視發楞時,我們不禁開始要對〝親生〞家庭信仰的初衷產生莫大的懷疑,當這母親對於女兒好似只出自於生育的佔有慾時,女兒的存在感逐漸稀釋,團圓廉價地一文不值。


母親尋回女兒,得到一具活體軀殼,失去為人母應有的尊嚴;女兒回到家裡,得到一具行屍走肉,失去為人子被呵護的童年。


台語有句俚語:「養育大過天。」那麼,生育是否小過地?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有時,這個「是」字單單〝為是而是〞;法律判定的「不是」則單單〝為非而非〞!


生育,是與生俱來的自然法則;養育,是與之抗衡的交戰守則。可以是水乳交融,可以是天秤兩端......


 


馬可話唬爛:



班艾佛列克自從當初與擁有全好萊塢最大尾椎的珍妮佛洛佩茲搞上後,交往多長就足足衰尾多久,這一衰,衰得可不輕,衰到電影演一部垮到後面一脫拉庫的駭人程度,即使分手多年,這詛咒始終未解,索性賭上最後一把往幕後發展,看來他是走對了,雖然改編《失蹤人口》的劇本轉折處仍有諸多瑕疵可挑,影片的節奏感過於隨性,但無論如何,挑故事題材的眼光至少獨到,畢竟導演一職初登板,能有如此成績實屬難能可貴。



對於黑人老紳士摩根費里曼的表演我們就是只要放鬆欣賞就好,一貫無懈可擊的質地與沉穩內斂帶點憂愁的聲線,真的,很迷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馬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