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  生來就不應該孤獨......


淺顯的字句,深遠的涵義,點出〝盛夏光年〞全片的重心。


自從國產片(PS. 不包括港產片)約在馬可我高中時期沒落、並陷入眾家導演搞起所謂曲高和寡自爽的藝術片窠臼之後,就已漸漸不屑一顧。畢竟電影對於多數人而言,仍只是為求娛樂放鬆的產物,排除電影專業人士,有哪個市井小民會想在忙碌疲憊的生活之餘,花兩個小時去體驗那些艱深的〝藝術〞?本末倒置的結果,就是得到政府官員和片商不斷高喊〝支持國片〞的消極口號,而花錢的觀眾大爺們便直接在現實的電影票房戰上亮出殘酷的紅燈、下回再來。


並不唾棄藝術片,但〝娛樂〞才是電影的重點,當然若能在娛樂之餘,讓觀眾有省思的空間或感動的層面更佳,〝盛夏光年〞令人有此感,雖然部分剪接仍有故事不連貫的瑕疵之憾,但不影響大局。很美的畫面、很動人的故事、很讓人懷念的青春時光,一切已足矣。


本片當初宣傳時期,為了爭取媒體曝光能見度,不免俗地仍必須聚焦在通俗的同志議題上,一度讓我心灰意冷,但衝著有口皆碑的心態看完全片後,發覺闡述友誼才是圍繞故事的重心,同不同志、性不性愛、裸不裸身,只是譁眾取寵的片面歧視的看法罷了。



又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但就像我常說的,越是簡單沒負擔、越是令人心思澄澈能咀嚼。兩男一女三角戀,女戀男、男戀男、男戀女,最後再來一個峰迴路轉 ~ 男戀女又戀男。千萬別被這轉折又回文的頂真文字戲法嚇壞,而認為艱澀難懂,這正是本片讓人回味無窮的戲味所在!


編劇巧妙地把星體寓意在三位主要人物的名字上,恆星(余守恆,張孝全飾演)、行星(康正行,張睿家飾演)、彗星(杜惠嘉,楊淇飾演),顧名思義,行星永遠規律地繞著恆星運行,彗星則不時地往各星體隕落。宇宙的自然法則,若運用在地球上充滿七情六慾的人類身上,是否仍有一樣的定律?熱情耀眼的恆星令行星不由自主地神往;彗星燃燒自己墜落在行星上,發覺行星只願意按著恆星的軌跡打轉時,為時已晚;行星總是相伴於恆星身旁,讓恆星已分不清是依賴或習慣;恆星迷惑於彗星剎那間的璀璨,結局就是不永恆。


恆星、行星、彗星三者的交叉糾葛,看似雜亂不彰又迷亂、卻是亂中有序有章法。相信友誼的信念,之於宇宙的自然法則,便是人類情感依託的生存之道,沒有性別、遑論性向,另一種宏遠的世界觀。很小品卻大格局的電影!


三顆星體最後在海邊的各自掏心揭密,打破了愛情易碎的花瓶、卻完整了友誼堅固的城牆!在哭泣聲與拍浪聲的交錯中落幕,與其說淡淡的感傷,不如說大大的解放。



每個人  生來就不應該孤獨......只看你願不願意去開啟封閉的那把鎖,縱使鎖得住你閉塞的心,卻鎖不住那雙溫暖的友誼之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馬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